
公諱灝明, 字蘭泉, 號瀚群, 為古勞鎮羅江新村孝廉葉六賓公之第九公子, 弱冠來港就讀於皇仁書院。 四年有成, 出任海泊般鳥輪船辦房, 往來南洋、荷、印、厦門、汕頭等地。 旋應何曉生先生聘, 常駐泗水辦理糖務。 外商屈臣氏聞其能, 聘為漢口分行買辦。 四年回港, 自營商務。 民國肇造, 創立鶴山商會, 邑人景從, 選任為會長。 救災恤貧, 排難解紛, 不遺餘力, 其所以蟬聯主席凡二十七年者以此。 先生不特關懷桑梓, 即凡僑商幸福, 亦刻未忘懷。 復與劉鑄伯、何澤生、陳啓明、何棣生、陳賡如諸先生組織華商總會, 設籌備處於鶴山商會之內, 以便其組織工作, 直迄成立, 亦備承會員愛戴, 歷任司理凡十八年。 曾向政府領地, 建立華人永遠墳場, 澤及泉壤。 迨九一八事變, 先生身居香港, 心懸祖國, 憤而辭去大阪商船公司辦房職務。 復鑒於祖國戰事蔓延, 必須建立國民經濟, 方克持久, 乃與僑港工業界倡組中華廠商聯合會, 初任副主席, 旋任正主席。 返國考察實業, 所獲印像至深。 港陷日敵, 先生高齡已七十有七, 目睹敵騎縱橫, 平生心血所卵翼之工商業, 全部摧毀, 捶心飲淚, 慘痛難言, 對人生觀已懷有消極, 皈依九龍龍慶佛堂, 潛修佛道。 當日寇佔港時, 強迫疏散難民, 不許舉辦救濟事業, 該堂特發售廉價白粥, 先生親任顧問。 一九四五年日敵無條件投降, 先生聞訊, 喜慰莫名, 乃召集廠商會及本會同人, 首為祝捷。 即組難民救濟會, 隨即展開工作, 在港九兩地設施飯站凡十四處, 受救濟者, 日凡數萬人。 時先生已年八十矣, 戰後復員, 百廢待舉, 力疾從公, 病竟不起, 時惟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也。 享年八十一歲。 從斯一代哲人, 長留後世景仰。
侯壽南先生, 本邑古勞鎮連城管區上坑村人, 生于一八七四年十月, 終于一九五三年五月, 享壽八十歲。
公生前為政府註冊核數師, 忠勤敦厚, 和藹可親, 熱心社會事業, 愛國愛鄉, 故舉凡鄉里間事, 莫不悉力以赴。 他繼葉蘭泉公任鶴山商會主席, 其時日寇南侵, 生民塗炭, 繼而華南失陷, 哀鴻遍野, 公乃毅然發動海外邑僑, 組織鶴山邑僑籌賑兵災難民會,獲南北美洲, 南洋群島各埠邑僑熱烈響應, 捐籌數十萬元, 辦理鄉間救濟事業, 在鄉設立鶴山邑僑籌賑災難民會駐邑辦事處。為照顧僑眷生活, 又設邑僑匯兌處及駐鄉辦事處,聘宋森為主任, 辦理在鄉一切賑濟等工作。 在港又招聘朱蘇亞、馮綺雲兩醫生及十護士組回鄉服務團, 在縣內各鄉輪迥贈醫施藥。
本港淪陷, 公乃組織集體歸鄉, 數百港僑得以安全旋里, 更令駐邑辦事處接待所有港僑過境一宿兩餐, 被接待者數萬人。 經常辦理平糶、施粥、贈醫施藥, 邑人獲益至多。

一公秉性聰敏, 才智邁眾, 膽識過人, 少隨乃父赴美, 就學於芝加哥工程學校, 研習機械專修科。 畢業後旋里, 在原籍谷埠開設米機, 始創機器輾米。 其時機械工業, 尚在萌芽, 一公此舉, 使鄉人耳目為之一新。
民國十年, 廣東初設民選縣長, 一公獲美國香港各埠邑僑推舉為侯選人, 旋被選出, 膺任為鶴山縣長。 在受任期間, 勤政愛民, 以清剿盜匪及厲行禁賭, 名傳遐邇; 至於倡築公路, 裝設電話, 發展交通, 振興教育, 更不遺餘力。 至民國十三年, 始功成卸任。 計前後歷時三年, 宵旰憂勞, 功在閭里, 地方賴以安定, 人民財產獲致保障。 至今雖事隔多年, 而猶口碑載道, 甘棠遺愛, 邑人尚存去思。
一公卸任後, 倦勤政海, 矢志從商, 在香港創立樂古印務公司, 悉力經營, 業務蒸蒸日上。 於經商之餘, 仍不忘桑梓福利, 時與旅港邑僑碩彥, 推進鶴山商會會務。 至太平洋戰爭爆發, 業務停頓, 備嘗艱苦, 然仍獻身僑務, 迄不少休。
一九四五年, 香港重光, 社團恢復活動, 鶴山商會為擴大組織起見, 亦於此時更名為“鶴山同鄉會”, 以發展會務。 一公旋即被選為主席, 連選連任, 已共十有二屆, 歷時凡二十四年矣。 一公自就任以來, 對贊襄鄉事, 發揚僑譽, 興學濟貧, 倡辦公益, 莫不熱心從事, 親力親為, 是以卓著成效。 當時尚未有固定會址, 一公慨以私業借用, 以節省公帑, 尢使同人感紉。 而廿載以還, 每日沐雨櫛風, 必親臨會所, 督導會務, 先後復刊鶴僑報, 籌建莊士頓道樓高八層之新會址, 同人等深受鼓舞, 群策群力, 合作無間, 於一九六一年春如期建成。 一公乃繼而領導群倫, 籌辦華富村鶴山學校。 多年以來, 每凡舉辦一事, 一公均必率先捐出鉅款以為倡導, 以是海內外邑僑莫不踴躍響應, 會所學校先後得告厥成, 而會基日形鞏固, 學校亦漸趨完善, 推本究源, 微一公領導, 曷克臻此?
當同鄉會之在草創也, 香港印刷業商會又於一九四六年規劃復會, 一公又被推選為理事長。 復任伊始, 及時平息印刷工潮, 首倡著重勞資調協, 創辦勞工聯保,保證工人獲得意外傷損賠償, 又保證會員支付預算, 均有良好成效。 在本港而言, 實開職業社團舉辦勞工保險制度之先河, 允稱功及後世。 至於樂古印刷公司業務, 更日臻發展, 現且易名為樂古置業印務有限公司, 發行股票, 公諸社會,利在工商。 最近始以年邁為辭, 功成身退, 歸隱家園。 一九七四年與世長辭, 聞者惜之。
曠觀今世, 社會風氣, 競尚私利, 鮮能以道義相終始, 而於營役徵逐中, 人情澆薄, 比比皆是。 觀乎一公之急公尚義, 不斤斤於私利, 不汲汲於榮譽, 古道熱腸,實事求是, 大公無我之風範與精神, 直可起愚立懦, 發瞶震聾, 足為世法者矣。
本會同人, 有見及此, 為祟德報功, 激勵來茲, 經於第十一屆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, 特為一公晋鑄銅像, 置於學校堂內, 以昭景仰而表尊祟。 并為之贊曰:
一諤李公 敏穎豪雄 昔長鶴邑 易俗移風 倡議興學 桑梓景從
十年規劃 兩載竣工 嘉惠學子 澤及黌官 同人仰戴 銘勒紀功


李先生為古勞鎮上昇管區人, 李石朋公之第五子, 其妻乃法國人。 育有三子; 李福全、李福琛、李福鋆。 在港創建南和行進口米糧公司, 其後, 注資維記牛奶公司, 成為主要股東, 發展迅速。 可惜因在馬場觀賽馬時, 心臟病復發, 終於一九六九年, 當年只有五十四歲。